“急急如律令”翻译成“fast fast biu biu”?给外国人介绍中国神话怎么这么难!
暑期热映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已突破42亿(截至8月20日),并于日前宣布将陆续在北美和澳洲上映。
作为中国传统神话故事,想要介绍给欧美观众,难度不低,尤其是里面的一些“神话术语”该如何翻译的问题。于是,由“急急如律令”该如何翻译,引出了网友们的“沙雕”翻译大赛: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图源:人民日报微博
我们就先来说说这个“急急如律令”。很多人都知道这是句咒语,念完之后丢出一张符似乎就能够召唤出很厉害的东东……
其实“急急如律令”是汉代公文常用的结尾词,意为“情势紧急,应如同依照法律命令一般火速办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抓紧落实”、“快点搞”!
道教兴于汉代,后来这句流行语就演变为法师或道士在使用符咒时的一句结尾,意为“令鬼神迅速执行”。
曾在日本风靡一个时代的职业——阴阳师,在念咒时也会说“急急如律令”(就是你们常听到的“QQ牛里脊肉”)。阴阳师起源于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广泛流行于日本。最著名的阴阳师就是活跃于平安时代中期的安培晴明(921-1005,あべのせいめい)。
电影《阴阳师》中的安倍晴明(右)和源博雅
于是“急急如律令”该怎么翻译成英文呢?网友给出的“沙雕”翻译是:
fast fast biu biu
”估计不仅老外听了一脸懵逼,就是上了点年纪的中国人也未必能听懂。
如果按照意思来翻译的话,可能你第一个反应就是“as soon as possible”了吧!但试想一下,这可是句咒语哎,要酷一点才行嘛~
所以关于咒语的翻译,我们可以参考《哈利·波特》中对于魔法咒语的翻译——直译就好啦!来复习一下,你还记得这些咒语吗?
Oculus Reparo
Alohomora
Wingardium leviosa
Petrificus totalus
Locomotor mortis
Expelliarmus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最为经典的一句台词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也是整部电影的核心思想。其本身是道教的重要教义之一,意为我的命运我自己来掌握,不要让上天来决定。哪吒就是道教护法神。
悟真紫阳真人在《悟真·绝句六十四首》写过类似的句子:“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虚无合自然。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晋代道教理论家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卷十六《黄白》也写道:“龟甲文曰: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
关于这台词,网友们给出了哪吒和敖丙两个版本的翻译:
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我是我灵魂的主宰
我是我命运的舵手
”其实这个翻译颇有来头,出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诗人威廉·埃内斯特·亨利(William Ernest Henley,1849-1903)的名篇Invictus(不可征服)。
Invictus
Out of the night that covers me
Black as the pit from pole to pole
I thank whatever gods may be
For my unconquerable soul
In the fell clutch of circumstance
I have not winced nor cried aloud
Under the bludgeonings of chance
My head is bloody, but unbowed
Beyond this place of wrath and tears
Looms but the Horror of the shade
And yet the menace of the years
Finds,and shall find, me unafraid
It matters not how strait the gate
How charged with punishments the scroll
I am the master of my fate
I am the captain of my soul
”Invictus是拉丁文,意为不可征服(unconquerable)。这首诗是诗人在病榻上所作。诗人自幼体弱多病,患有肺结核症。他的一只脚被截肢,为了保住另一只脚,一生都奋力与病魔抗争,不向命运屈服。
由摩根·弗里曼主演的电影《成事在人》原名就是Invictus,里面引用了这句诗,因此广为人知。电影《大空头》(The Big Short)也出现了这句台词。
电影《成事在人》剧照
电影《大空头》剧照
用这两句话来对应“我命由我不由天”,也算是比较有内涵的翻译。对比中英两款海报中间的字,中文版是“打破成见,做自己的英雄”,而英文则是“Fight Your Fate”。
哪吒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活跃于明代神魔系列小说名著《西游记》《南游记》《封神演义》等多部古典文学作品。那么这些神话人物是如何介绍到西方的呢?
以《西游记》为例。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很早便引起了英语世界的关注。不过最初只是一些片段译文。1913年,上海基督教文学会出版了著名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译本,英译名为A Mission to Heaven(《圣僧天国之行》)。这是最早介绍到西方世界的《西游记》版本。
“
师徒四人的译名分别是:
The Master. Buddhist Monk
Sun The Monkey
Chu Pa Kiei The Pig
Sa Ho Shang The Dandy Dolphin
图源:商务印书馆《西游记》(英译本 珍藏版)
1930年,海伦·M. 海斯(Helen M Hayes)的译本The Buddhist Pilgrim's Progress(《佛教徒的天路历程》)在伦敦和纽约出版。不过这本和第一个英译本一样,都是摘译版,在西方的影响不大。
最早引起广泛关注的是英国汉学家卫利(Arthur David Waley)的译本Monkey:Folk Novel of China(《猴:中国民间小说》),1942年由伦敦乔治艾伦与昂温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不过这版也是节译本,卫利在翻译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节,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段落,比如关于五行、炼丹等的描写几乎都被删了。可见这些文字难以翻译在很早就是个问题了。
西方人看到《西游记》的全貌,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了。1977-1983年,余国藩译本Journey to the West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
The Journey to the West(修订版)
另一个全译本几乎在同时出版,是1977-1986年由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詹纳尔(William John Francis Jenner)译本Journey to the West。
詹译本和余译本经常被拿来做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方人在中译英时的不同习惯。比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
詹译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and XII, the twelve branches.
余译本:
the twelve stems of Zi, Chou, Yin, Mao, Chen, Si, Wu, Wei, Shen, Yu, Xu, and Hai
对“千里眼”、“顺风耳”的翻译:
詹译本:
Thousand-mile Eye and Wind-accompanying Ear
余译本:
Thousand-Mile Eye and Fair-Wind Ear
对“悟空”的翻译:
詹译本:
be awakened to emptiness
余译本:
Wake-to-the-Void
不过很可惜,英译本《西游记》在美国的销量并不可观。三十多年来,余译本全四卷总销量不过五万册。希望可以借此次《哪吒之魔童降世》登陆北美,让中国传统神话故事被更多的人喜欢。
图文:小妖子 | 审核:阿研
图文资料整理自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
参考资料:
[1] 《一百年前的英译本《西游记》,竟然还是插图版!》http://www.sohu.com/a/232392236_256852
[2] 《<西游记>英译本比较》http://www.sohu.com/a/127719071_562249
[3]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630/17/6986975_130626470.shtml
往期精选
Oxford直译“牛渡口”?这些地名的神仙翻译是怎么来的?
认识80个汉字就能拿十级证书,这样的考试请来一沓!
阿研,我也想在外研社微信公众号上发文章~
读者
阿研
进入公众号,点击菜单“我要投稿”了解征稿信息~丰厚稿酬等你来拿哦!
©外研社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